7月我国猴痘病例为何激增?张文宏团队发布《猴痘公众防护指南》

2023-08-12 09:15:29 来源:大皖新闻

8月1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高志良团队在《中华传染病杂志》发布《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下称:《指南》),回答12个关于猴痘的临床问题。

近日,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发布《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今年7月,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比6月份106例明显增多,其中广东报告115例、北京报告81例、四川报告49例、浙江报告40例、湖南报告33例、江苏报告31例、上海报告25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针对为何7月病例会出现激增,疾控专家解释称,主要原因一是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二是随着宣传教育,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三是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


(相关资料图)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我国猴痘疫情呈现几大特点: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三是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80%病例为单个病例,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现阶段普通人群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

最新的《指南》指出,猴痘的人际传播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口腔分泌物、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通过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也可能通过性接触。此外,也存在垂直(母婴)传播和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感染猴痘病毒后通常在5–21天内出现症状,其中大部分为6–13天。

猴痘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包括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比如男男性行为人群;接触猴痘患者的人,包括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猴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瘙痒、疲劳、肌肉酸痛、背痛、咽痛、口腔溃疡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特征。

猴痘感染后病死率与感染的病毒分支、所处地区、宿主自身健康状况等有关。2022年以来流行病例病毒起源于分支ii(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0.13%。

普通民众如何预防猴痘?《指南》指出,主要是避免与确诊猴痘病例发生密切接触;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但现阶段普通人群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

由于目前尚无基于大规模样本的猴痘疫苗效果研究,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不建议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此外,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亦可预防猴痘。研究显示接种天花疫苗后,可以对猴痘病毒具有较高免疫力,保护力可达85%。

目前全球可用于应对猴痘的疫苗主要有orthopoxvac、mva-bn和lc16m8,这三种疫苗原本均是用于预防天花而被研发的,目前已被用于猴痘病毒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国内非复制型痘苗正在研发中。

《指南》指出,怀疑患有猴痘时应尽快前往医院以明确诊断。尽管猴痘可能会引起皮疹和黏膜损伤,但仅根据皮肤和黏膜的临床表现来区分猴痘可能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非典型表现的病例。因此,在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高度怀疑感染猴痘时,应尽快进行病原学检测。

猴痘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以在指定传染病专业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对症支持为主,包括止痛退热、皮疹管理和营养支持等。

猴痘长期后遗症尚不明确

猴痘是一类自限性疾病,一般症状较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世卫组织《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建议,针对发热和轻度疼痛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如疼痛难以耐受,可使用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对于口腔损伤可使用淡盐水每天进行漱口。应给予猴痘患者足够的营养。

目前尚无临床试验证实可用于猴痘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可能对猴痘感染有益,包括特考韦瑞、布林西多福韦和西多福韦。牛痘免疫球蛋白目前获益不明确。

得了猴痘就会有哪些后遗症?对此,《指南》写道,只有约十分之一的猴痘患者会出现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是面部凹陷疤痕以及视力损伤,也有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当前相关研究证据较少,对于猴痘所引起的中长期影响尚不清楚。

目前有部分研究显示猴痘可能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一项系统评价纳入了19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猴痘患者中癫痫发生率为2.7%,精神错乱为2.4%,脑炎为2.0%,该结果提示猴痘可能会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包括严重的神经并发症和非特异性神经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长期随访研究加以验证。

猴痘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缓解症状、管理并发症、预防长期后遗症。《指南》特别指出了特殊人群包括妊娠患者、儿童、hiv感染患者的相关处理。

儿童如果感染了猴痘如何管理?《指南》指出,若母亲患有猴痘,应对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密切监测,以及时识别潜在的先天性或围产期感染;针对疑似感染的患儿,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确诊患儿应立即隔离,至皮疹结痂消退。

世卫组织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中指出,尽管与其他人群相比,儿童在患猴痘后更容易出现疾病加重,但目前仍不建议在儿童中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病毒暴露前的预防。

患有猴痘的妊娠患者应如何管理?《指南》建议,对于确诊患有猴痘的妊娠患者,应在防疫人员陪同下前往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为期3周的隔离观察和治疗。同时对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针对患有猴痘的hiv患者的应对,《指南》称,对于已知的hiv患者若被诊断感染猴痘,应继续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机会性感染预防。对于感染猴痘且新诊断为hiv的患者,应尽快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来源:上观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