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沙坪坝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出炉,提出98项任务,涉及市场准入、建筑许可、登记财产劳动用工、国际贸易等17个方面内容,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善。
当前,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沙坪坝坚持需求导向,高位统筹,积极有序推动清廉市场建设,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精准发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供内源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海纳百川,百鸟归林。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沙坪坝成为创业创新沃土。今年上半年,沙坪坝新设企5433家,同比增长14.8%。目前全区引育国家级人才44人,重庆英才432人,沙磁菁英14人。
(资料图)
厚植清廉底色 擦亮清廉市场“金名片”
“多亏你们的帮助,我们如期完成运输订单交付。”日前,三羊马(重庆)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为区政务服务中心送上锦旗。
今年4月,三羊马(重庆)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货运车辆亟需当周持证运营,否则将延误订单交付。沙坪坝区政务服务交通窗口知晓后,通过沙坪坝区“营商环境智慧监管平台”组成“周末办”专班,仅用1个小时就为三羊马(重庆)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办妥了40辆货车道路运输相关证照,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得益于沙坪坝区“营商环境智慧监管平台”,辖区行政审批全程网办率达88%,开办企业从3天压缩至3小时,竣工验收时限由12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
“营商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以‘全流程、小切口、数字化、常态化’监督为工作导向,充分运用政务服务全流程产生的大数据,科学构建监督指标和分析模型,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办事效率,还能精准发现问题,系统整改治理,实现‘用数字监督,让服务变现’。”沙坪坝区纪委监委驻政务办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自营商环境智慧监管平台试运行以来,累计导入、筛查数据843万余条,发现异常数据6783条,转办、交办问题312个,督促优化机制制度34项。
数字引领改革 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我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速度这么快。”近日,来自云南的吕先生仅用了10分钟就同时拿到了自己咖啡店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他对沙坪坝区优质的营商环境连连赞叹。这也是全重庆市首例餐饮场景“证照联办”业务。
按照以往流程,小微型餐饮经营者需要先提交办理营业执照申请、再提交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需要跑2次,所需时间为11天,影响开业进度。
“通过‘证照联办’,证件办理就变为‘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的服务模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改革举措可实现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同步办理、同时颁发证照,主要针对食品经营项目仅包含自制饮品制售的小微型餐饮经营者。
“证照联办”也可理解为“一站式”证照办理,这是沙坪坝区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事项之一。沙坪坝以深化数字化改革为着力点,推动“系统创新、流程再造、结构重塑”重点改革事项,积极开发优化惠企便民应用,让市场主体的潜力和活力不断得到释放。
数字赋能之下,沙坪坝提出“一站式”证照办理、“一站式”拿地开工、“一站式”纠纷调解……在全市率先开展“多审合一”等审批改革,无论是企业拿土地、上项目,还是办理证件、招标投标,在沙坪坝都有了更便利、更高效的体验。
一系列整改举措,让沙坪坝区的数字化改革成效更加明显,也让全区营商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在,沙坪坝区企业最大的感受就是:上网办事越来越快捷了,政策福利越来越足了,企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了。
强化政策落地 打通助企纾困“最后一公里”
“企业最近有何发展打算?”“需要政府为企业解决哪些实际困难?”……近日,沙坪坝区启动新一轮区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活动,主动征求企业意见和建议,为民营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切实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持续加码、赋能、输血,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再升级,多措并举助企纾困稳增长。
日前,沙坪坝联芳街道工作人员在走访企业了解到,“辖区汽车企业提出想扩大市场,进一步‘走出去’。”
收到企业诉求后,联芳街道紧盯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对接三峡商圈、丰文街道,并成功组织辖区车企参加了“2023爱尚重庆·春季汽车展销会”“约惠春天,驾趣出游”大学城汽车消费节,同时在全区率先提前晚上商家外摆时间、协助万达广场格物市集打造,共助力32家企业外摆增收……不断扩内需、促消费,带火辖区市场经济。
“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先后5次到我们企业走访,对我们企业的诉求提级服务、提速办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为我们民营企业提振了信心,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联芳街道4S店有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联动举办汽车消费节和繁荣辖区夜市经济,是沙坪坝区在开展落实稳企惠企政策、助企纾困,主动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沙坪坝区成立助企解困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沙坪坝区“一企一专班”联系服务企业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一企一专班”服务企业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明确从区级领导到镇街(园区)、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沙坪坝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点围绕辖区内1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2家资质类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26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13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全面开展对接服务。(陈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