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用户开始关注可消化蛋白的重要性,对于饲料品质的鉴别也越来越理性。这对专心做好产品品质的饲料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也鼓励行业更多优质企业脱离价格战的泥潭,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产品,助力养殖效益最大化。目前,可消化蛋白的测定方法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两种。体内法较为繁琐,需要具备专门的试验场所及检测仪器,操作人员也要经过专业培训。体外法较为简便,一般饲料检测机构均可以测定。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由于水产行业饲料原料消化率、鱼类能量需求等基础研究缺乏统一、权威的数据,加上养殖动物品种多样、各地养殖模式多样,因此还没有相对标准的原料消化率数据和权威的生长模型。也因此,水产饲料配方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距离畜禽饲料采用的“低蛋白质+多种单体氨基酸”模式还有较长的距离。
叶元土教授提到,1%的饲料粗蛋白质的成本超过100元,如果降低2%的粗蛋白质含量,就有超过200元的配方成本空间。随着水产动物营养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发展、突破,草鱼、鲤鱼等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营养研发体系,更多品种的饲料配方达到目前畜禽饲料精准配方的水平指日可待。
并且,饲料成本是养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保证产品营养水平和消化吸收的足够营养素供给,同时提高原料的熟化度,简化生产产品的品种,提高单品种的连续加工料,释放最大产能来降低加工成本和效率,并将这部分节省的利润再次用于提升原料品质当中,形成产品质量稳定、销量增加、综合成本降低、利润再投入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