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甘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近年来,甘肃非遗传承有了更多现代化的表达,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在各种展会、媒体上大力呈现,也真真切切走进了课堂、街头甚至田间地头;不仅是阳春白雪般的存在,更成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居民收入的产业;不仅是普通民众聊慰乡愁的民俗风物,更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载体。
今天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甘肃,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
传承保护坚守创新
·兰州黄河大水车:转出老兰州的“独家记忆”
段怡村指导徒弟制作小水车。
兰州黄河大水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
兰州黄河大水车,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兰州水车是由明代段续所创。
段续的水车成功研制后,黄河两岸的能工巧匠们争相仿制,直到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有了水车之后,兰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十八荒滩变成了良田,旱地变成了瓜果成片的果园,“一个兰州城,半城果树园。”全国有名的瓜果城也从此得名……
说起兰州的水车,今年已经80岁的兰州黄河大水车非遗传承人段怡村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阅读详情>>
·兰州刻葫芦方寸纳乾坤
阮式刻葫芦传习所一角。
兰州刻葫芦与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为“兰州三宝”。
葫芦音近“福禄”,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称作“吉祥葫芦”。兰州雕刻葫芦是一门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2006年被纳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第三代传承人阮琳与第四代传承人阮熙越,从她们的讲述中,见证了这门技艺从传统到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单品背后的故事。
一颗葫芦要从暗淡无光变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除了需要精湛的雕刻技术外,还很考验雕刻人的文化素养,他们必须学习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从1936年开始,阮氏一家已经有四代人传承着刻葫芦这门技艺,凭借着题材广泛、刻工精细等特点,让“阮氏刻葫芦”成为了兰州刻葫芦技艺中的一面金字招牌。阅读详情>>
文明乡风凝聚精神
·皮影戏:“吼”起来传下去
第六代传承人董晶晶。
秦州皮影戏,又称“灯影子戏”“土影戏”,是中国民间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于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平南镇被称为皮影戏之乡,在王坡窑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会唱皮影戏。为了保护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杨耀武和同村的传承人将皮影戏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农作时节,杨耀武一边挥动锄头干活,一边高吼着戏曲,农忙时,田地里偶尔还会传来对唱,比如《三娘教子》,激荡在广袤田野上的高腔戏曲被“吼”出了新境界。因为情怀,传承在这里从未停止。阅读详情>>
内外兼修刚柔并济
·兰州八门拳:闪耀西北“小”拳种
刘克忠在练习八门拳中的“高家枪”。
放眼我国,拳法众多。有闻名遐迩的少林功夫、武当功夫、峨眉功夫,以静制动的内家拳、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形神兼备的形意拳、惟妙惟肖的象形拳、放长击远的长拳等。同样,位于西北内陆的兰州,一套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拳法在这里生根发芽,影响辐射西北五省——这就是兰州八门拳。
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推动这门传统武术走出去?兰州八门拳第五代传承人刘克忠,讲述了这套古老拳法的传承故事。阅读详情>>
·凉州“攻鼓子”:雄壮声中敲出西部“鼓魂”!
凉州“攻鼓子”敲起来。
表演者身着黑侉衣、黑裤、黑靴,头戴黑贝幞帽,帽插两支野鸡翎,眉毛涂抹黑粗且上翘,身背红色牛皮长鼓,手执红柳木鼓槌击鼓起舞。鼓声由轻而重,由缓而急,初似淙淙流泉,渐如惊雷奔电;鼓声响起时,舞蹈阵形忽而如雁翎般展开,忽而如长蛇般疾冲,忽而旋走太极,忽而形成方阵……因其威武雄壮和气势恢宏的表演效果与大西北粗犷豪放的地域历史底蕴相契合,因此又被称为西部“鼓魂”,它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
一起走进凉州攻鼓子的发源地——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杨家寨子村,探究这传承千年背后的故事。阅读详情>>
承载文化寄托乡愁
·“顶”呱呱的味道:在味蕾上搅动乡愁
常晓旭制作呱呱。
在天水市秦州区,一勺一勺搅出的荞面呱呱,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至今绵延传承2000余年。2017年,天水呱呱制作手艺被纳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走在天水街头,“呱呱”无处不在,伴之左右的是传统美食所呈现的文化印迹。
作为呱呱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巧玲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呱呱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记忆,也在传承着一方文化。
这碗“舌尖上的非遗”,承载的是几代人的匠心,是天水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子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时代记忆,更是浓浓的乡愁和深厚的文化根脉。